2021 XbotPark机器人部落智能C端科创训练营·夏令营正式结营!
8月29日,2021 XbotPark 机器人部落智能 C 端科创训练营·夏令营正式结营,各营员团队在广东省市领导、行业大佬、高校专家学者、XbotPark机器人部落创业师兄师姐的见证下,在结营仪式中展现了他们这六周来的成长。
从Opening Day到DemoDay,本期科创训练营历时44天,来自海内外50多所高校的180多名师生(含Mini Camp)齐聚深圳科创学院,在训练营中,通过设计思维、系统思维、工程思维、科学思维到团队合作和头脑风暴训练交替前行的过程,同学们学会了如何去发现和定义问题,探索脑洞大开却基于目标用户痛点的问题解决方案,不断验证与迭代,整合XbotPark科创体系内行业上下游供应链资源去快速迭代原型机。
营员路演、样机展示
营员们在 Demo Day 这天,通过路演、样机展示、Booth体验等多种形式,呈现他们的对行业/市场调研、用户痛点理解、相关技术应用、天使用户测试等多方面的学习成果,推介其产品理念和想法,展现了他们通过科创训练营的磨练,而带来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对硬科技创业/产品全流程认知的提升、以及艰苦奋斗的科创精神。DemoDay,正是这个团队正式向外界展示他们阶段性探索成果的一天。
项目booth体验
结营仪式上,广东省副省长王曦,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深圳市副市长陶永欣,深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林,深圳市坪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嘉,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林波,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深圳市财政局局长代金涛,以及深圳市发改委、科创委、工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闭幕仪式。
王曦副省长发表讲话
还有来自深圳科创学院“大学联盟”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北中医深圳研究院等国内高校的领导和老师们;红杉资本、高瓴资本、深圳创投等投资机构的合作伙伴,富士康、嘉立创、艾睿电子、金发科技等供应链合作伙伴;东方雨虹、韶音科技、迪桑娜、国富黄金等行业合作伙伴;以及云鲸智能、奇诺动力、正浩创新、汝原科技、海柔创新、李群自动化、卧安科技、逸动科技、希迪智驾、道创智能、松灵机器人、睿魔科技、道创等数十家XbotPark机器人部落的独角兽和准独角兽“创业大师兄”、“创业大师姐”们齐聚训练营结营仪式,共同见证同学们的成果。
李泽湘教授向陶永欣副市长及其他领导介绍科创训练营
6周,是一个从个人到团队,从0到1,从idea到prototype的过程;一个不断突破自我,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一个有志青年向创业者蜕变的过程......
有CEO说过:“好的问题就是一半的答案,剩下一半答案就是奋斗。”大家通过观察、访谈、倾听、模仿与角色扮演等方法,大量收集数据,尝试通过新的工具与思维方法,不断测试、不断迭代,洞察到对原本已经熟悉的目标人群、使用场景的真实痛点,把新的视角、新的理解,与对前沿技术理解、对市场趋势的理解与探索相结合,从而找到新的机会点—— 一个好问题/方向。
这6周是痛苦的、挣扎的、不断地在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交替中前进的,有的团队在这个阶段已经找到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好问题”,需要继续探索,有的还在黑暗中奋斗,也需要继续探索。但是我们相信,大方向对了,大家终有一天会达成目标!
结营前夕,“肝”样机的同学们
细心聆听和指导同学们项目的李老师和高老师
广东省副省长王曦讲话
结营仪式上,广东省副省长王曦在听取李泽湘教授及学生们的精彩创业故事分享后表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一动力,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在国家层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企业创新是广东科技创新重要组成方面。而李教授牵头搞了Xbotpark机器人部落和深圳科创学院非常有特色,他这个特色完全符合李克强总理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我们不是跟随者,我们不是模仿者,我们是创新者。王副省长的讲话,为在场的优秀学子们赴粤创业又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以下为讲话内容)
尊敬的李教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看到了这么多年轻人的热情,今天有很多产业链的企业同志来支持、助阵科创训练营的活动,我们也是,我们代表政府一起来为科创营助阵和支持!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第一动力,总书记在“十八大”以来,一直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国家大政策的转变,现在国际形势还是比较严峻,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创新,为我们国家的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是总书记和党中央重大的决策。
谈及广东科技,广东的创新还是非常喜人的,最重要的背景是广东的经济体量非常大,广东省去年GDP超过11万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在全球经济体里面,可能排到第七、第八,韩国、俄罗斯大概就是这么一个体量,在这么大的体量下,我们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也是比较明显的。刚刚统计局出了一个结果,2020年整个广东省的科技创新投入3200多亿,占GDP的3.14%,这个水平跟国际上的发达国家也差不多,3.14%的科技投入在全国也是排在第一位,我们已经连续4年在区域的科技创新上,广东是排第一位。
广东的科技创新,到目前为止,主要来自于企业的创新,企业的创新也向原始创新、基础创新不断快速推进。例如,华为、大疆、比亚迪等大型企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广东的科技创新在国家层面还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是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在这么多的创新里面,李教授牵头搞了XbotPark机器人部落和深圳科创学院,非常有特色,他这个特色完全符合李克强总理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我们不是跟随者,我们不是模仿者,我们是创新者。李教授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从港科大的实验室,到东莞,再到深圳,这一路走来,学生的创新创业辛酸苦辣都已经尝到了,有人说李教授是年轻人的科创创业的教父,我觉得这个形容非常的贴切。李教授这么多的子弟兵,几十年来非常成功在香港、东莞、深圳开辟的天地,非常了不起,给国家的创新打开了新思路,过去更多的是依靠大科学装置、大兵团作战和大量的投入,这是目前国家做的,当然这方面也非常的重要,我们要建我们的航空母舰,我们要到火星上等等都需要大规模的国家的创新,但我们也需要大众创新和万众创业,比如同学们一起搞的To C的创新。
我们也看过很多地方的孵化器,发现我们的是非常不一样的,刚才的汝原电吹风机,他起的名字就是原理,他们的人都是搞电力波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非常重要,如果简单的一个机器人创新,简单的模式创新,那都没有多了不起。同学以问题为导向,在李教授的带领下,在氛围的熏陶下,从基本的原理出发,但是他也不是做航空母舰、登月这么大的事情,而是做电风机,To C的这一类的创新,对地方政府和科技界也是耳目一新。
国家层面,也要把芯片、软件做好以支持同学们的创新,下一步和李教授商量,如何把科创营和XbotPark机器人部落,再纳入国家的科技创新的体系。我们叫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它也是把科学成果转化,过去我们国家有什么想法,比如要造高铁,都是从上面往下,我们也希望把李教授的创新行为纳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里面,我们投入更多的资源,联合更多的力量,使得李教授开创的创新创业的事业能够开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科创营的结营,我们也来了解这些学生们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到底为什么做这些事情,他们的动力是什么,今天我们看了以后还是很受启发,同时也探讨,下一步国家层面、省里层面需要做什么,我们也希望结合大家的建议,能够把高水平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搞下去,支撑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支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李泽湘教授分享
李泽湘教授通过“港科大3126实验室与深圳湾的故事”、“松山湖与机器人部落的故事”和“马峦山与深圳科创学院的故事”三段精彩的创业故事,为大家介绍了深圳制造业、学院派创业、硬科技品牌创新的创业历程。(以下为精彩内容)
李泽湘教授分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也热烈地欢迎大家从各个地方来到美丽的坪山,参加2021年智能C端科创训练营的结营仪式。刚刚主持人也说了,我们都是一群怀揣着梦想,希望能够把制造之都打造成影响全球的科创大湾区。
对此,我们充满了信心,我这里讲3个小故事来说明这一点。
第一个小故事,港科大3126实验室与深圳湾的故事。
第二个小故事,是松山湖与机器人部落的故事。
第三个小故事,就是正在发生的马峦山与深圳科创学院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需追溯回1991年,在香港回归前夕,香港科技大学吴家玮校长带着一群有梦的海外学人来到香港,想要创办一所现代的研究型大学,影响香港,影响大湾区,甚至影响整个大中华地区。今天,吴校长的梦想正一步一步成为现实。我自己是1992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创办了3126实验室,很小的一个房间,不到100多平米。后面追随吴校长来到了深圳,成为第一家来到深圳创办公司的港科大老师。今天,固高科技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在运动控制领域的领军企业,也是3126实验室第一家B端代表公司,后面我们会看到它的介绍,今天固高的同事也来了。
在那个时候很艰难,因为去港科大的内地学生只有一个目的地,就是美国的硅谷、华尔街和美国大学,很少有人愿意回到深圳创业。无奈之下,跟哈工大深圳研究学院合作,创办了机电工程与自动控制学科部,培养了300多学生,今天很高兴哈工大的领导和老师也都来到了现场。这些学生在汪滔重建大疆的时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检验办学的成果,我们也创办了一家公司,叫比锐,但很遗憾,这家公司最后失败了,它的失败也让我开始思考,现代的工程教育该如何走,改革该怎么走。后面从这个失败的公司走出来十几家新办的企业。
港科大的学生来深圳创业,起源于汪滔和大疆,大疆的崛起是因为一门机器人比赛的课,让学生学到了动手能力、团队合作,尤其是如何运用深圳的供应链来打造产品,很多学生问我如何才能打造影响全球的品牌?我说你搬4次家就可以了。汪滔当时在莲花北租了两室一厅,再看大疆明年要入驻的总部,搬4次家,你就可以走到这一步。
今天是港科大3126实验室30周年纪念日,统计了一下,有100多毕业生,其中有1/3走上了创业的道路,1/3打工,1/3在学术圈,他们创办了28家企业,今天有7家企业会参加今天的活动,包括李群、固高、汝原等。
第二个故事,就是松山湖与机器人部落的故事。
2009年广东省启动创新团队计划,龚厅长把我“忽悠”去了松山湖,2009年之后2014年的时候,我们跟东莞市政府提了一个梦想,能不能把之前创业孵化的经验总结起来,为想创业的年轻人打造一个平台,东莞市政府支持了我们的想法,到今天,我们有一个小的作业汇报,总共孵化了60家公司,存活率达到80%,有10家甚至更多,已经成为独角兽或者是准独角兽企业,只要没死,它就有机会,而且100%的硬科技公司,几家头牌企业的估值超过了300亿。
今天云鲸和正浩也会现场来给大家做汇报,他们都很想来跟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汇报他们这些年的艰辛探索,他们也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通过他们的探索,我们对硬科技创业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经常说,学生是老师最好的老师,我们也都知道,硬科技创业失败率极高,但是把失败的因素找出来,后面的成功率就可以大大提升。
两个最关键的因素,产品定义、供应链是硬科技创业最核心的问题,我们也把这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通过打造一个科创训练营,让一些大学生掌握这一套方法,学习怎么去定义产品,怎么去整合供应链,从这里面再出来创业,它的成功性就可以大大提升。当然,还有创业生态的支撑。
我们的训练营离不开前面的创业师兄的经验分享,因为他们为后面的年轻人树立一个标杆,这在我们的生态里面极其明显。但他要学会怎么去做市场调研、客服调研、总结经验,把问题找准,这是关键。所以,我们也系统地总结了一套方法论,包括设计思维、系统思维、工程思维、团队合作跟科学思维,所以在3—6个星期的过程中,学生会经过一步一步学习,掌握这些方法,从这里面出来就会成为完全不一样的人。
第二步是供应链,我们知道大湾区与硅谷相比有着很大的供应链优势。我们这边同学跟美国的头牌企业相比,他融了700万美金,做了3000台电机,美国的头牌公司1个多亿美金只能做3台电机。但我们也在问,还有没有可能再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答案是可以的。因为之前小公司到外面去做供应链,只有小公司愿意帮助他做,大公司不会给他做,因为亏本。
后面,新基地马上建成,我们跟一些头牌的供应链公司,能不能为大湾区、为中国未来的新品牌崛起做贡献,他们都非常地积极,准备入驻到我们的新的基地,楼上楼下把所有的问题都搞定,效率还能提升5倍,今天这些公司的代表也都来到了现场,非常感谢大家对年轻人的支持!我们也非常感谢高老师在过去投资了芯片公司,为这些系统公司提供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没有这些芯片公司,没有这些供应链的合作,我们不可能走到今天。
我们的目标、梦想,就是利用年轻人的优势,打造C端领域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因为C端产品的量大、拉动作用大,再以此作为拉动力推动芯片、材料、核心部件、装备、工厂的制造,形成我们自己的新制造,而不是围绕着别人的品牌去代工。
松山湖机器人部落的理念得到了一些地方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松山湖机器人部落的模式开始在常州、宁波、重庆、香港陆续落地,我们把这一套方法、创新模式输送给这些合作的单位,今天也有很多从各地来的同学们加入,构成了我们创新的大家庭!
最后一个小故事,就是马峦山与深圳科创学院的故事。
一年多前,陶书记找到我,问能不能来坪山做点什么事情?在来之前,我们也做了一些作业,中国的经济是东部富、西部穷,深圳是西部富,东部欠发达,和南山比,坪山的面积差不多,人口是它的1/3,5G是它的1/8,这正是创新者展现自己能力最好的舞台。当然,之前跟很多政府部门也打过交道,也做成一些事,也踩过坑,我们也想能不能来坪山打造这样一个平台?最后,我们自己也说,能不能用一个创业思维来理解这件事情,这是创业经典的教科书两个最关键的要素,就是理解客户的痛点、需求、期盼,我们能不能提供产品、服务,解决坪山的痛点,创造价值?如果能做到,这件事情绝对有戏。所以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平台产品,这也是科创学院的定位,平台产品一方连接政府,另外一方连接年轻人,我们要了解政府和年轻人各自有什么样的痛点,平台产品能不能同时解决双方的痛点?
按照创业的思维,我们做了一些洞察,例如,赵局长有什么需求?有税收的需求,有就业的需求,他需要培育一批产业群,他有什么痛点呢?传统的模式已经走到头,传统的产业可持续性也都面临挑战,土地资源虽然比南山大,也很稀缺,周边的竞争,坪山不发展,光明就发展了。所以这是赵局长的痛点。当然他也有期盼,需要一批高质量的硬科技企业群体在这里落地,有个可持续的创新生态。政府是需要有代表人物,所以我也针对这几个关键领导人做了一个画像,他要考虑的是产业如何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如何落地,怎么成为大湾区的领头羊,下一个华为大疆从哪来?这是最终决策者。
落地者,如何找到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不同于南山的,坪山独创的,如何发展三大智能产业?这里面有一个承上启下的影响。例如,张局长的画像,把要考虑的是人才战略怎么助推产业升级,怎么本土培养大量创业人才,而不是靠引进,怎么推动教育的改革?还有学生端,他想了解创业本事,寻找创业资源,他的痛点是对创业似懂非懂,没有点子,没有好的团队供应链渠道,他们也想打造像大疆一样牛逼的产品,实现财务自由,有成就感等等。这有两个具体的用户画像,就是张同学,大学本科名校,从小参加机器人比赛,不想打工,他想了解创业,但是找不到同伴跟创业的辅导,而汪同学,从小就喜欢折腾,偏科,想创业,又想读研,但还不想考研,我们把这些画像作为我们选拔学生的依据。
最后我们就构造了这样的平台,硬科技智能C端的创业教育与孵化平台。一端满足政府的需求,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湾区的科创中心领头羊等等,另外一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C端天花板够高,适合年轻人做,创业实践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构造的平台。
从科创训练营走出来,他可以进入孵化的平台,也可以在企业创工,这是我们的课程,通过精心的构思与设计。我们找到一个新的产业创新模式,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科创训练营找到好的问题,以此来整合科技,整合人文素养跟管理,用孵化的模式去落地。谢谢大家!
创业大师兄分享
很多学生不一定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创业意愿,但置身于一个对的创业圈,在大的氛围影响下,在同门师兄弟榜样的力量影响下,在老师的引导和一路护航下,突然间创业这件事情就变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以下为分享内容)
云鲸科技 创始人 张峻彬
他创办的云鲸智能科技立足智能家居领域,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可实现自清洁的“扫拖一体服务机器人”小白鲸,2020年“双十一”实现36分钟破2亿元销售额,在天猫双十一清洁机器人单日热销单品中名列前茅,公司估值约100亿元人民币。
云鲸智能科技 创始人 张峻彬
我是2015年底来到了李老师的孵化器,那个时候刚毕业,年轻气盛,那时候特别想干一番事业,那时候什么都没有,没钱、没人,自己脑海里有一些想法,但不够成熟。李老师有一个公众号,我投了一篇简历,李老师就请我吃了个饭。吃饭时,我说想创业,他就让我跟他一起做。所以2015年我毕业以后就跟着李老师去了松山湖做云鲸。从一个人(李老师经常笑话我是光杆司令)到现在公司有1000多人,一步一步走来,经历了非常多的波折和困难,但是也是在老师的支持下,一步一步把规模做得越来越大。
我从小到大都比较喜欢做机器人,我以前是深圳实验中学的,是在深圳长大,深圳实验中学当年有很多机器人俱乐部,从初一开始到高三,每年做一款产品,我们有一个指导老师,就会指导我们做,包括汝原科技的创始人王铭钰,我们也是一个俱乐部里面的。我对机器人和自动化的东西很感兴趣,这才会促使我毕业以后想去创业。
那个时候我就遇到了3个重要的老师,李老师、高老师和甘老师,李老师给我讲了很多的创业故事,当时我和李老师去了两趟美国,看了很多世界一流的企业,在国内也走访了很多的知名企业,当时给我很大的启发;高老师是启蒙我们的设计;甘老师更多是在金融和法务上给我们指导。
云鲸2016年在松山湖诞生,我们花了将近3年的时间把这个产品做出来,打磨了3年时间。这3年与其说是做一款产品,不如说是做一家公司。很多人很惊讶,云鲸花了几千万,出来一款产品,发展了100多人,这是风险巨大的事情。但是如果要做好一款产品,没有那么多人基本是做不出来的,几十万行代码,光里面的零部件就有上千个,品质控制、售后服务等等,这些都是特别未知的状态,但是当时就觉得需要更多人把这件事情做好。面世以后卖得特别好,我们也在深圳成立了新的研发和销售中心,去年全网营业额7.2个亿。
技术方面,积累了公司各个业务部很多的技术,扫地机要做好还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们的产品获得了很多的奖项,今年的6.18也是9分钟破亿,整个成交3个亿,单品仅次于iPhone 12,天猫全网第二名,销售额也是极速往上跑,团队也吸引了很多顶级的人才加入。
奇诺动力科技 创始人、董事长 梁哲
深圳市奇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动力外骨骼机器人科技公司。奇诺的创始人、董事长梁哲从大学开始就参加各种机器人比赛,和汪滔曾是机器人大赛的竞争对手,又曾经共同带领机器人队。他是个连续创业者,有过不少惨痛的失败经历,从事机器人开发十余年,创办过3家机器人公司。他的“踩坑”经历却成了最受同学们欢迎的经验分享之一。
诺动力科技 创始人、董事长 梁哲
奇诺动力主要做的品类叫外骨骼机器人,这是穿戴机器人的一种,希望通过我们原创的设计和人文关怀,能够灌输到产品当中,真正为医疗领域的人提供实际的帮助。
讲到这次创业,我是2007年去港科大跟李老师读硕士,那个时候我们做了统计,当时实验室的9个人创业了,创办了8家公司,我不是天生的创业者,是受到李老师和实验室的氛围的影响而走上了创业之路。之前因为没有准备好,有两次创业失败的经历,在失败之后,跟李老师有了一次长谈,当时给了我两个启示,当时李老师说市面上烂东西太多,缺的是好的产品,这给我的第一个启示是永远不要做跟随者,第二个启示是李老师说要有同理心。
我的公司是在2015年成立,2014年底的时候我因为一次运动受伤,右脚的交叉韧带断裂,当时做手术和康复的过程中,我自己蛮有同理心的。后面我们做了两款产品,其中是针对交叉韧带损伤的产品,今年拿到了红点奖,另一款是专门针对年纪比较大的关节炎产品。
我在康复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非常大的需求,在康复的科室里面,90%的人都是如PPT上的这个状态,经历几年产品的迭代,我们开发出了专门针对脑中风的康复治疗手法,这是现在的康复治疗手法,通过治疗师针对于下肢脑中风患者,给他做康复训练诊断和量化评估的机器人。
我们公司在坪山区有一家全资子公司,非常感谢坪山区的各个部门的支持,也是李老师说的,公司搬了4次家有可能就成了,坪山是我们搬的第4次家,谢谢大家!
正浩创新 创始人 王雷
EcoFlow正浩创新科技创始人王雷,从小就是一个有强烈好奇心的学霸。由于幼时家乡时常沙尘暴频发,因此他对新能源、气候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直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清洁普惠的用电方式。今年,EcoFlow以10亿美元估值成为移动储能领域一只新晋独角兽。
EcoFlow 创始人 王雷
EcoFlow正浩创新是致力于为全球各地的个人和家庭提供清洁普惠的用电方式。我们创立于2017年,在过往的4年多时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过往每年有超过400%的增长,目前有接近700多人,覆盖到了从深圳总部到海外的美国、日本、欧洲都有分布,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是17岁去香港,在香港大学博士毕业之前就加入了大疆,在大疆负责研发部,之后出来创业,创办了EcoFlow。
公司2017年的时候推出了首款产品,当时在全世界、全行业内首款把锂电池储能作为新能源的移动储能应用到全球的C端;2019年是我们发展的转折点,我们推出了首款自主双向逆变技术的移动储能,这之后公司发展进入到了快车道;2020年的时候,疫情之下,公司实现了15倍的增长,当时我们还做了一个小的社会学实验,感召于李老师在多个讲座的时候讲过,如果把一帮有激情的年轻人关在一个小岛上,可能可以创造出很多个大疆出来。我们在疫情之下,我们的研发工程师闭关在一个别墅里面,也打造出来了改变当时行业的产品,就是2020年我们的超级便携的发电机,众筹超过了700万美金。今年发布了全球首款移动的储能家庭级的解决方案,在此时此刻,我们已经拿到了全球预售超过1亿人民币,也是打破了这个行业的历史记录,也是众筹历史记录里面在科技产品里面跨品类全世界排名第一。
关于公司的产品路径和规划,我们紧紧围绕着全球个人和家庭对于新能源储能和清洁用电的需求展开一系列产品的研发和布局。我们瞄准的是全球以发动机为底层技术的发电机市场,就像新能源汽车去取代传统燃油汽车一样,EcoFlow致力于用新能源的储能来取代以内燃机和发动机为底层的其他各类家庭工业的用电,在传统的发电机场景下都有各种各样的痛点,比如有噪音、排放、污染、安全隐患,还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而我们要提供的是清洁、安全、更加实惠的清洁储能产品。
过往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每款新品发布的时候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在C端使用场景中,无论是在户外娱乐,还是家庭备用,都有广泛地使用。除此以外,在B端和G端都有广泛地使用,武汉疫情,我们为方舱医院捐赠了一批产品,在河南郑州的大水,我们也为当地的医院和学生做了一批捐赠,都为当时的应急用电提供了帮助。
汝原科技 创始人 王铭钰
家电产品的设计理念百年来没有发生过变化,为什么不能去创造更好用的家用电子产品?所以深圳汝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铭钰的第一款产品就叫原里Zuvi,推出了世界上首款可靠的无线吹风机,开创性地利用光能传热加速头发水分蒸发,提高能效5倍。
汝原科技 创始人 王铭钰
我在本科和研究生的时候,是李老师港科大的学生,我在深圳读高中的时候,李老师就到我们高中做演讲,这么多年,一直耳闻目染,很多种子那个时候已经埋下,我在创办原里之前是大疆创新的研发副总裁,统管所有研发的事情。
所有的第一性原理,就是刨根究底,看问题的本质。纵观现在很多家电的产品,从自发明以来到现在,原理就没有变过。比如电饭煲煮大米饭的,几十年前被发明之后,到现在加了一些煮稀饭功能等,本质上加热大米饭的功能还是电子丝发热,没有变化过。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这样的产品,汝原科技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我们有一支科学家团队,都是来自于伯克利、牛津大学的物理学博士,这帮人现在回国报效祖国,以前都是在欧洲探寻引力波和捕捉暗物质的这帮人,我们坚信只有最底层的创新才能做出颠覆性的产品,所以我们的中文品牌名叫做原里,就是要做出原理不一样的产品。
我们推出的第一产品是利用光能干发的无线吹风机。为什么做无线吹风机呢?我们身边使用的各种产品,能无线的都已经无线的,比如以前的有线电话到现在的手机,从以前的有线耳机到现在的无线耳机,从以前拖着长长线的吸尘器,到戴森推出的手持吸尘器。无线化是一种趋势,背后反映着人性里面的特质,就是懒,不喜欢被束缚。但是我们高频使用的产品,尤其是手持的,其中一个是吹风机。为什么吹风机没有做成无线的?我们要从原理说起,吹风机也是很典型的100多年被发明,到现在的原理没有变过,它的原理跟电饭煲是一样也是电子丝发热,把风加热了以后,用热风吹干你的头发。这种原理会造成很多的问题,效力非常之低,80%以上能量都用来加热周边的空气或者是烘烤你的头皮,以戴森为例,它的功率是1600W,家里的微波炉800W,用戴森吹10分钟,就相当于2个微波炉烤你的头发烤10分钟。而且1600W的高功耗没有小巧的电池可以输出,如果看吹头发的本质,就是在吹干头发之前,把头发擦干,准备吹的时候,你的头发上只有10—40克的水,需要的潜热非常之低。吹干头发,其实就是把这些水珠吹走,或者是加速它的蒸发。
传热最高效的方式其实是热辐射,太阳照地球就是热辐射的方式,原始人没有吹风机,就是太阳晒和风吹,比如昨天晚上下雨了,马路上湿了,地上有积水,今天早上太阳一出来就干了,为什么?其实也是太阳晒加风吹,这其实是自然界最高效的蒸发方式之一。我们通过特定波段的红外波段的光能,这部分的光能水对他们的吸收特别之好,这部分热能就被用来加热头发上的水,加速他们的蒸发,而不会加热你的头发。传统吹风机吹头发超过了70度,而用我们的吹风机38度,头发非常的清凉。
我们的科技团队搭建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平台。风场实验:怎么样最快速把头发上的水吹掉,同时人还不感觉难,自动吹发的平台24小时不间断跑各种各样的测试,力图找出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怎么样的风和光的配比能够快速干发。我们通过测试数字的摩擦力来反应头发的顺滑程度,这是我们自己搭建的实验平台,结果经过大量的可重复的实验,我们发现用我们的吹风机吹过后的头发,头发变得更加的顺滑,同时因为没有过高的热量,头发的含水量更接近于自然晾干下的头发含水量,头发更加水润,毛鳞片的闭合也更加完整,因为含水量的提高,头发也变得更加强韧。相比于传统的吹风机1600—2200W的功率,我们做过一个测算,如果大规模普及,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省2000余万吨的碳排放。
同学们,我们下一站见!
XbotPark智能C端科创训练营是基于过去20多年我们众多创业者和创业公司的艰辛探索、经过 Xbot Park 机器人部落多次迭代,为有创新创业意愿但无创业经验的学生精心打造的一个硬科技创业赋能实战训练。首先,我们对众多(包括失败的)企业和创业者进行了系统和深度的调研、跟踪、分析、总结和建模。同时,我们借鉴了国际上一些顶级创业教育项目比如 Stanford d. school,设计咨询公司 IDEO、欧林工学院(走在美国新工科教育最前沿的代表)等的实践经验和方法,再结合大湾区独特的供应链资源和机器人部落丰富的创业实践案例,整理出来的一套高效和实用的创业训练体系。
从看着一个学生进来训练营时懵懵懂懂的状态,到最后结营仪式时自信地展示他们的产品,这6周的进展实在令我感到振奋和充满动力! 这不只是同学们辛勤付出的成果展示,也是他们职业生涯新的起点。2019年夏令营的两个团队随即开启了自己的创业旅程,并获得了基地和外部过千万的天使投资;2020年夏令营的九只团队也有六个随即开启了创业探索旅程。我非常期待2021年可以看到更多的团队可以走出来,与我们一起进入你们的下一个创业阶段。
从训练营出来的你们,如果找到了很有潜力的创业方向,想抓住机会撸起袖子开干,Xbot Park机器人部落的将为你提供从0到1的硬科技创业生态体系支撑,带你越过产品定义和供应链等“坑”,欢迎你直接到XbotPark机器人部落进行创业,加入创业大家庭,与创业师兄师姐们一起到中流击水,挥斥方遒。你也可以选择到深圳科创学院进行为期一年全额奖学金的创新创业学习与实践,有需要的同学也可以延续至两年。与此同时,科创学院提供的课程和创业项目将嵌入到合作联盟高校的培养方案里,甚至为一些学生提供定制化的研究生教育,解决研究生教育与创业教育互不相容问题,让学位与证书可以兼得,减轻学生创业的顾虑。
感谢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东莞市政府各单位领导对科创事业的大力支持!感谢我们具有学界和产业界经验的老师们,一直以来为我们同学提供的帮助!
现在投入到创业大流中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时机和选择!你们是否愿意拥抱这个机会,与我在Xbot Park机器人部落和深圳科创学院相见!
经过激烈的选拔,来自松山湖、宁波、常州、重庆基地的12个团队,最终获得“XbotPark机器人部落科创支票*”
*科创支票系为开展活动目的采用的形象说法,并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金融票据,具体付款安排以相关方另行签署的正式协议为准。
拍摄:XbotPark、深圳科创学院
责编:张娴